“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成為工作的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人才培養的一般規律和學科專業人才成長的需要,結合我校課外實踐教育課程化學分制建設,構建培養創新能力的“第二課堂”,與教學系統形成的“第一課堂”共同構成人才培養的主干體系。讓課外實踐教育學分制在學科內落地,成為以創新能力為重點的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合材料學科特色,構建三級創新培養體系。
構建三級創新培養體系,循序漸進激發學生興趣。依照興趣教育—普及教育—創新教育逐級深入推進的思想,建立“材料設計大賽-本科生自主科研-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三級創新培養體系,三級培養方案由簡到難,從簡單的查閱文獻起步,到進入專業實驗室熟悉環境到最后的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給學生良好的興趣導向,在不斷積累的成就感下激勵自我發展,自主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推進課外實踐教育課程化,助力三級創新培養體系。課外實踐教育課程化建設為三級創新培養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前,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材料學院三級創新培養體系與PSIP學分綁定,我校開展課外實踐教育課程化學分制建設后,為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鼓勵指出了新的方向并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優化科技創新活動結構,豐富活動形式及內容,在學院設立課外創新學分,堅持以興趣為導向大力開展航模大賽、焊接技術大賽、本科生科技論壇等特色活動,將創新能力培養納入了學分化建設。
建設新校區創新實驗室,保障三級創新培養體系。設有專門的本科生創新實驗室,為本科生課外活動提供硬件保障。實驗室配套完善的實驗設備,成立各系教學主任組成的指導教師隊伍及研究生組成的“本碩結對”指導隊伍,并以航模大賽為基礎,打造特色主題實驗室。實驗室的成立,能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幫助愛創新、想創新、能創新的同學找到集結地,這將放大育人效果,提升科技創新工作層次。
近年來,我院的學生科技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每年有近30支隊伍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挑戰杯”等學科競賽;多項作品獲得天津市特等獎、國家一等獎等獎項;涌現出了以“材料女神”劉夢夏,博士生王生等為代表的一批“學生科學獎”獲得者。